野外观测和研究设施:站区气象辐射自动观测设备一套(结合人工辅助观测);森林小气候梯度自动观测塔 1 座(48m);大气-森林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观测塔 2 座(38m,35m);大气本底自动观测设施一套(观测项目包括温室气体、痕量气体、汽溶胶等);森林集水区径流观测站3个;大型径流观测场1个(控制面积约613公顷),季风林集水区1个(7.7公顷);森林永久样地8个,总面积4.8公顷,其中有4个面积达到1公顷;人工地表径流侵蚀观测场3个,面积450m2;站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井 4 口;穿透水、树干径流、凋落物动态、土壤水分动态、树干液流动态等观测设施一批以及一些结合课题的需要而开展的监测项目,如大气干湿沉降中C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等。
在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针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气象场等野外永久样地均建有野外工作室,电力直达室内,便于进行各种野外仪器观测和试验。
办公条件和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目前定位站无论是所部还是站区均具备了极其现代的办公条件,人手一至两台联网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电话、复印机、扫描仪、彩色打印等设备一应俱全。
站部设有土壤化学实验室、土壤物理实验室、生理生态实验室,另外所部还设有中心实验室,主要负责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站区设有综合实验室、气象色谱分析室、气象水文实验室、样品预处理室、资料室、样品储藏室、成果展览室、会议室等。
定位站实验室仪器设备可以承担绝大部分的常规分析及部分较专业的分析测试工作,结合研究所的中心实验室,定位站完全有条件和能力承担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定位站独立使用的仪器设备有气象色谱仪(HP4890D)、Lico6400光合测定系统、Lico6250 CO2分析仪、GPS全球定位仪、中子水分仪、TDR水分仪、氧弹数显热量计、叶绿素荧光仪、树冠分析仪、树木年轮分析仪、激光叶面积仪、十万分一分析天平(1台)、万分一分析天平(2台)、千分一及百分一天平各2台、微波消煮炉、远红外消煮炉、大型通风干燥箱、数显分光光度计(2台)、高温电炉、大容量高速离心机(10000转/分钟)等;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有IPC发射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流动注射分析仪、TOC分析仪、PCR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等。
后勤服务设施:鼎湖山站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边缘,交通极为便利,高速公路和铁路可直达鼎湖山。定位站的后勤保障体系颇为完善,服务设施齐全,步行10分钟可达站区外的商贸区,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站区有产权归属定位站的客座公寓 2 座,有30多间标准客房。
定位站2013年更新越野车一部,2020年更新商务车一部;利用这些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到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一些快速测定项目的采样分析成为可能。
主要监测和实验样地建立记录:
1978年,建立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水、土、气、生等要素为观测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科学研究持续进行,从未间断。
1992年,建立我国首个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公顷永久监测样地;
2002年,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塔(五棵松)
2002年,建立我国首个模拟氮沉降添加试验样地;
2003年,建立中国科学院大气本底监测站;
2005年,建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公顷固定大样地;
2008年,建立模拟酸沉降实验平台;
2010年,建立树干液流实验平台;
2011年,建立红外相机技术监测平台;
2012年,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垂直位移(增温)实验平台;
2014年,建立林冠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设备“塔式起重机”高空观测平台;
2015年,建立鼎湖山站通量观测场(望鹤亭);
2018年,建立鼎湖山站广州华南植物园小青山通量观测场;
2019年,建立氮水交互实验平台(华南植物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