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湿地的灵魂,水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的植物、鸟类。为更好的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根据《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有关要求,为了解和掌握深圳水鸟生态廊道的水质、土壤及底泥状况,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委托鼎湖山站对该区域的水质环境、土壤环境进行监测。选择深圳市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洪湖公园、海上田园和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为监测对象,监测结果直接服务于深圳水鸟生态廊道水体环境治理,有重要的政治、生态意义。监测对象中,其中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我站一个环境治理示范基地。华侨城湿地实行免费开放,预约入园。每周二、四、六、日及所有公共假期开放。为旅客提供了一个环境治理后的优美示范基地。同时通过湿地的自然学校,为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环境科普的平台,每年有学生上万人次体验观光之旅。
鼎湖山站李跃林研究员、张倩媚正高级工程师、褚国伟高级工程师、刘世忠高级工程师及在站研究生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深圳水鸟生态廊道开展了“湿地水资源监测”项目,项目产生了关于水质、土壤和底泥的监测数据,其中包括水温、pH值、藻类、盐度、溶解氧(DO)、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叶绿素a、水质类别、粪大肠菌群;土壤类型、泥炭厚度、土壤pH值、有机质、土壤含水量以及污染监测等。数据用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水鸟生态廊道环境监测服务,为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华侨地湿地公园的污染治理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实时数据,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该项工作自2016年始,已经进行了6个年度,按照合同约定鼎湖山站定期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的时间跨度进行水体、土壤、底泥取样分析,即时公布监测结果,华侨地湿地成为一个环境监测取得初步成效的展示示范基地,相关试验结果在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自然学校用于环境教育及环境维持的指导。
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1)华侨城湿地水体pH总体较稳定,四五月份溶氧量异常降低,可能一二月份的赤潮后留下的残体在分解过程的大量耗氧导致的,随后恢复至一类水平以上,说明水体可通过可生化降解性较高,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而达到净化;但水体氮磷严重,还有轻微有机污染,南湖水质大多时候优于北湖,说明外引水工程对一定程度能改善水质;湖内与深圳湾盐度全年保持一致无异常,表现为干季盐度大、雨季盐度小的双峰格局;
(2)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洪湖公园水质完全达标,其中水体pH、DO的月际变化存在波动,其中样点间pH变化较一致,而DO值有较大差异,与各样点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有较大关系。盐度、COD、BOD5各指标月际变化波动较大,但均在标准范围内;
(3)海上田园水木屋85区状况良好,达到三类水体标准。水木屋87区、红树博览园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水质已受到污染。具体而言,87区为重度有机污染与磷污染,红树林博览园为氮污染与重度磷污染;
(4)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总体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但沿海区域氮磷污染严重,须引起重视。
具体检测结果由委托单位即时公布,以检验环境监测取得初步成效的展示与示范,为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自然学校用于环境教育提供素材,并反馈给环境监测部门用于环境维持与环境治理的指导依据。该监测工作为深圳市城管局指导深圳水鸟生态廊道湿地的管理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通过长期水质环境、土壤环境及底泥的监测,同时将为深入研究滨海湿地的维持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板;由于深圳湾的特殊地理位置,该项目工作对香港与深圳共同治理和保护深圳湾的湿地环境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也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