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站点介绍
鼎湖山之窗第 3 卷 第3期-2000年
作者: 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 2022-07-12


3卷   第3期                           2000930

 

 

信息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鼎湖山树木园)领导班子

   200074日,经华南植物所行政领导、党委会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叶万辉同志任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鼎湖山树木园主任);主管人事、财务、创新与规划。

    莫江明同志任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鼎湖山树木园常务副主任); 分管森林保护、安全保卫、外事接待工作。

    黄忠良同志任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鼎湖山树木园副主任);分管科研业务、建园工作。

    魏平同志任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鼎湖山树木园副主任); 分管行政、后勤、办公室、科普教育工作。

以上同志任期至本届所行政领导任期届满。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庐山召开

8月25-2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庐山召开,中科院生物局、江西省科技厅的领导、植物园工委会委员、全院13个植物园及其主管所领导等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迈入新世纪的植物园科技创新”。我园叶万辉主任和黄忠良副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井冈山站成立

829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赵南先研究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天真教授、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叶万辉研究员、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赵大海副处长等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签订了共建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井冈山站的协议。

井冈山定位站由江西省林业厅严金亮厅长任领导小组组长,赵南先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叶万辉研究员和杜天真教授任副主任,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忠良研究员任站长。

中国-新加坡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项目启动

714日,新加坡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主任Tony Buss博士和黄亦存博士访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协商共同进行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合作计划。经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局有关领导汇报后,华南植物研究所批准该项目启动,常务副所长赵南先研究员与Buss博士签定双方合作的有关文件。

整个研究计划包括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利用价值评价等内容,该项目将在鼎湖山保护区建立鼎湖山植物标本馆、鼎湖山真菌菌种保存库、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价值数据库,并将联合成立“中国-新加坡生物多样性研究实验室”。该项目新加坡方面投资40万美元,负责人为黄亦存博士;中国方面投资80万人民币,负责人为叶万辉博士。

国家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效应与生物安全”课题研究

由我局叶万辉研究员为共同主持人的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效应与生物安全”课题的7个专题研究工作全面启动。91924日课题及其各个专题负责人在杭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首次总结与汇报,会议期间各专题详细汇报了今年的工作进展及其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会人员对本课题及其各个专题工作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后参会人员实地考察松材线虫专题和水盾草研究的野外样地。

机构调整与人员调配

    根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创新工程的要求,考虑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职能与发展需要,经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鼎湖山树木园) 局长(主任)与党支部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设置:综合办公室、科研业务部、保护部、公众教育部等机构。

为了充分调动在职人员的积极性,各部门人员定编定岗,竞争上岗。

综合办公室主任王俊浩,科研业务部部长黄忠良(兼),保护部部长莫江明(兼),公众教育部部长魏平(兼)。

鼎湖山护林防火工作受到各级部门的广泛关注

830以来肇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主持的鼎湖山地区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在我局召开。鼎湖山的护林防火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各部门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特别重视,被列为全市森林防火重中之重,各项工作部署就绪。

     922日,肇庆市府办第一会议室召开2000年重阳节登山安全保卫问题的会议。25日,广东省森防办主任曾伟才等,在肇庆市森防办主任林明东

的陪同下,到我局检查森林防火工作。曾主任对我局的森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如何加强鼎湖山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指示。29日,肇庆市府组织各有关部门领导前往七星岩、鼎湖山检查重阳节登山安全防火工作的落实情况。30日,肇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召开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

    鼎湖山森林防火指挥所为了提高森林扑火能力,应付突发森林火灾事件,莫江明副总指挥及各驻山单位领导主持进行了一次森林扑火演习。演习结果基本符合上级的要求。通过演习,体现了各驻山单位对鼎湖山森林防火的重视。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鼎湖山树木园)专设护林防火电话:(0758)2624333正式启用。

 

 简讯

1. 722-24, 鼎湖山站站长周国逸教授赴北京参加中科院资环局网络台站创新工程研究项目立项工作会议。

2. 814-17, 周国逸教授赴成都参加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会上应邀发言并担任分组会议主席。

3. 823-28, 周国逸教授出席国家科技部在重庆召开的国家农林野外台站观测指标体系 工作会议。

4. 96-7, 周国逸教授出席广州分院教育工作会议,并获2000年度两院优秀导师称号。

5. 911日,中秋佳节,叶万辉、莫江明、黄忠良、魏平等局领导与我局离退休老职工一起座谈,了解他(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情况,并向老职工们介绍了中科院植物园创新工程及我园的创新工程规划方案,听取老职工的意见。

6. 917-24日,张倩媚工程师到成都山地所参加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数据管理高级培训班。探讨和学习了根据网络数据监测手册建立数据库的方法和开发的实用程序。

7. 918~19日,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邹新球副局长、李荣禄书记及武夷山森林旅游公司总经理方燕鸿等一行四人驱车来鼎湖山参观考察,并与我局领导莫江明、黄忠良、魏平就生态旅游事宜进行了座谈,会后武夷山保护区管理局领导还实地考察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8. 921~25日,中央电视台记者金晖,在周国逸站长及张德强工程师、闫俊华博士生陪同下,进行《走近科学》宣传片的拍摄,并圆满完成拍摄任务。其间,大家在西江边上发现一只20多斤重的老山龟将被人宰割,中央电视台记者金晖与在座的人捐款将其买下,并放生于池塘,回归自然。

 

发展方向和机构运作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创新工程及鼎湖山树木园规划

鼎湖山树木园作为中科院植物园创新工程参与者之一,结合我所两园创新工程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其在自然保护区内的优势,以原专类园为基点,在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基础上,选择远离核心区、地势较缓、植被适宜、交通便利的区域,建设具有地带性特色、多功能的专类园。使之成为既有丰富科学内涵,又有园林艺术特色和文化氛围,融自然景观美和园林艺术美于一体的植物园区。园区面积扩大到110公顷。共分五个园区:

热带亚热带森林建群种保存区(森林景观区):按各森林群落的结构,配置伴生种等各层次植物种类,集中展示我国80%栲类林的组织结构与物种组成。

珍稀濒危植物区:展示以鼎湖山命名或为模式标本采集地的物种;回归引种鼎湖山40多年来丢失的物种;利用高大树体引种珍稀附生蕨类和兰花构成立体花园。

观赏植物展示区:构建鼎湖山水园。具体展现:山、水、园、景、廊、诗、奇、趣。

鼎湖山植物多样性展示区:收集鼎湖山地区各科属的代表种类,集中展示鼎湖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特点,为教学实习提供基地。并附建有野生花卉园和茶果蔬菜园。

热带亚热带优良乡土树种繁育基地:选择具有林业和园林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乡土树种,开展引种栽培繁殖试验研究和规模生产,以满足当前林分改造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  

通过园区建设,结合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原生种群的保护和监测,使鼎湖山不仅成为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育基地,而且成为重要的科普教育、教学实习、生态旅游基地。

保护区管理局公众教育部运行机制正式启动效果明显

    众教育部是我局(园)新成立的一个部。这个部门成立后,近期的首要任务是使进入保护区老鼎一带的实验区域进行科普教学、教学实习、环境教育和科学考察人员的活动规范化、程序化、合法化。通过局领导和公众教育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并得到局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从近一个月的运行情况看,该项活动已步入正轨,并且运转良好。新的运作机制和操作方式已得到了包括鼎湖山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内的各驻山单位的支持和赞同。对于“老鼎”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凡须进入老鼎一带实验区域内进行环境教育、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的团体,必须凭我局开出的《环境教育野外教学通知书》,由我局指派的指导教师带队方能进入。

2.严格控制环境容量和进山人数,原则上只接受团队报名,并须提前预约。团队负责人到我局公众教育部如实填写《环境教育野外教学授课单》并办理相关手续,经局领导审批后,领取《环境教育野外教学通知书》。

3.团队学员必须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到达白云寺后,由指导教师带队按指定路线返回,不得进入其它区域。

4.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我局对进山人员收取少量资源保护管理费。我局派出的指导教师免费为团队学员服务。

经过以上措施,已取得了初步效果

1) 改变了老鼎一带组织和管理混乱的无序状况,大大减少和降低了如火灾隐患、环境污染、安全和破坏生物资源行为等一系列问题。

2) 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保护区管理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以环境教育为先导,从保护区的职能和科学管理的角度,体现生物圈保护区概念发展的要求,即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保护部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鼎湖山的护林防火工作,近期保护部护林防火队伍的建设步伐加快,管理措施及设备设施方面亦不断完善:

1. 增加护林员至28人,全面考虑现有7个护林执勤点所处地段的工作性质、重要程度、生活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对各个执勤点的保安人员进行了重新调配,进一步明确护林保安员岗位责任制。按区段设班组管理,并要求驻点执勤与巡逻队并举。同时,严肃保安纪律和制定奖惩制度,并采取“绩效工资”制,大大提高了护林保安员的积极性。

2. 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的设备设施建设,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把鼎湖山现有防火林带27公里种上荷木,建立绿色屏障。重新购置护林防火巡逻车,对讲机、灭火工具等。另拟建天湖水库和五棵松护林站。监视天湖、五棵松及上鸡笼山一带可能发生山火情况;防止从九坑、天湖、同古、盆古等方向的游客及其它人员进入鸡笼山。

3. 健全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落实层级责任制管理领导值班带班负责监督检查护林保安员值班、巡逻及辖区内安全情况;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有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护林员对护林队长、副队长负责;护林队长、副队长对主任、分管副主任负责。

保护区(树木园)办公和职工宿舍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和综合整治

为了改变我局(园)办公和职工宿舍区域的环境和面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期我局(园)决定结合“知识创新工程”,加快园区的综合整治和亮化工程的建设步伐,具体项目内容有:

1. 局(园) “门楼”的施工建设及周围配套的道路和绿化工程正在规划和建设中。此项工程可望11月底完成,同时积极筹备“门楼”落成典礼及挂牌剪彩仪式。

2. 对职工住宿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标准羽毛球场和花坛一个,并对周围的挡土墙、排水沟、水管等进行维修和更换。此项工程已完工。

3. 对局(园)办公大楼和职工生活区域的供电线路和变压器更新改造工程即将动工。

 

教育与宣传

鼎湖山研究生教育势头喜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2000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教研的软硬条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呈现喜人势头。鼎湖山2000年共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6人,是历年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使鼎湖山现有研究生人数达11人,占科研总人数的1/3,极大的扩充了鼎湖山的科研队伍;基本上达到知识创新基地的要求。

为适应院知识创新的大环境和对2000年入学研究生毕业条件的新要求,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研究生科研和学习的积极性,鼎湖山给每位研究生都配置了新电脑,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办公室,并装配了专线电话。鼎湖山的领导也十分重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亲自组织或参加研究生的学术讨论会。8月份,叶万辉局长和黄忠良副局长组织了4次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学术讨论。鼎湖山的学术气氛越来越浓厚,研究生教育呈现喜人势头。

根据我所的总体规划,我所的博士点将进一步增加。鼎湖山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招生数量将大幅度增加。

鼎湖山举行“亲亲大自然,从鼎湖山开始”的环境教育活动

针对《羊城晚报》724日刊登的《穿越鼎湖山》一文所述的部分野外探险爱好者,未经保护区管理局批准,擅自穿越保护区,砍伐灌木、枝条开路,在野外宿营的严重违法行为。731日,《羊城晚报》有关记者和负责人,对此事作出口头认错并发出商讨挽回影响邀请的情况下,我局叶万辉局长与所科研计划财务处常务副处长张征、人事处副处长邓了因等前往《羊城晚报》社,进一步阐述探险者的违法行为及《羊城晚报》的误导给保护区管理局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双方本着解决问题,消除影响和加强自然保护宣传力度的宗旨,经过协商,决定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举行一次以“亲亲大自然,从鼎湖山开始”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并由活动发起者在网上公开召集此次活动的自愿者。

826-27日,来自广州地区的中学生、中学教师、环境保护爱好者,以及《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新快报》的记者共32人,在鼎湖山举行了“亲亲大自然,从鼎湖山开始”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活动首先由《羊城晚报》记者彭蔚和活动发起人孙雷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接着我局副局长魏平副研究员向环境保护爱好者们介绍了鼎湖山的基本情况、保护区历史和管理要求、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的重要性等情况;华师大附中夏涛老师介绍了在中学生中开展生物科普教学和环境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以及野外考察的目的和意义。活动中,由环境保护爱好者发起建立了“鼎湖山环境教育基金”,并由爱好者自愿捐款;最后,环境保护爱好者在保护区专业人员的带领下,按指定路线进行了野外科学考察和环境教育活动。

通过此次事件和随后进行的环保教育活动,向公众表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是有法可依的,任何未经批准在保护区范围内所进行的活动,无论其出发点如何,都不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相关法规。同时,将野外探险、科学考察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媒体的宣传扩大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自然,关心环保,并亲自参与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羊城晚报》旅游版已于94日发表了有关对此事的报道文章《亲亲大自然从鼎湖山开始》)

 

★小知识

保护生物学和保护生态学

有史至今,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相当部分是以对自然界的破坏为代价的,尤其是近、现代,生物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绝灭。但可喜的是,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自然界的危机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危机。保护生态学(Conservation  Ecology)和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也因此应运而生。

保护生物学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本世纪初期,但直到1978年,由Michael  SouleBruce  Wilcox主持的第一届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上产生的第一部自然保护生物学著作《自然保护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观点》才标志着其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诞生。1985年,Soule在《自然保护生物学:关于稀有性和多样性的科学》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保护生物学的定义、研究范畴、主要特征及其发展状况,内容涉及种群生物学、多样性格局、生境破碎及其影响、群落水平的过程与稳定性以及自然保护生物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等。保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都是关于自然保护的科学。一般认为,保护生态学属于保护生物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只是在有关保护的机理与途径上,后者更强调生物学过程,前者则注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生态学的概念也早在1969年就被提出,但一直仅作为一个概念和术语,而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到1993年,George  W.Cox的《保护生态学:生物圈和生物存活》(Conservation Ecology: Biosphere and Biosurvival) 才为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保护生态学是指利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并使之能够持续发展的科学。它的研究目的就是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物的多样性,并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和持续发展。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以及生物技术等。

    当前,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生境破碎对生物存活的影响是保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其他

鼎湖山“宝鼎园”正式动工

     为了挖掘鼎湖山的文化内涵,丰富鼎湖山的旅游景点内容,经鼎湖山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讨论研究,报省、市建委审批和环保部门论证,决定将保护区试验区域内的原草塘水库停车场改建为“宝鼎园”。816日上午,肇庆市人民政府、肇庆市旅游委、肇庆市环保局和鼎湖山各驻山单位的领导参加了“宝鼎园”的奠基仪式。我局叶万辉局长、莫江明常务副局长、黄忠良副局长和魏平副局长参加了奠基仪式。

 

~~~~~~~~~~~~~~~~~~~~~~~~~~~~~~~~~~~~~~~~~~~~~~~~~~~~~~~~~~~~~~~~~~~~~~~~~~~~~~~~~~~~~~~~~~~~~~~~~~

编辑:王俊浩                                   校审:周国逸  叶万辉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hf@cern.ac.cn TEL:020-37252615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