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鼎湖山常绿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的年际比较研究相关进展
作者: 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 2021-12-30

与其他森林系统相比,中国亚热带常绿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研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研究热度增高。涡度协方差技术被广泛用于定量森林大气CO2通量,随后用于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碳交换特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林,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与同纬度内的其他区域相比),具独特的森林类型代表性,是森林碳汇研究的天然理想对象,南亚热带季风常绿林在该区域的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鼎湖山常绿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的研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基于近年来碳通量观测数据,研究比较了在8年期间内由涡度协方差技术得出的净CO2通量。此外,明确了各种环境因素对净CO2通量的影响,同时还使用了Michaelis–Menten模型和基于生理学的过程模型来定量生态系统水平碳交换特征。研究阐明了每日生态系统通量的季节趋势,表明该生态系统对气候因素(如气温、降水和阳光)的敏感性。该区域森林的固碳能力表现出季节性变化,从年际尺度上,每年从10月到3月不断增加(−264 g C m−2),但从4月到9月有所减弱(−150 g C m−2)。年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率从−518至−211 g C m−2变化,年生态系统呼吸(Re)的变化范围为899至1142 g C m−2,初级生产总值(GPP)从1254-1552 g C m−2。可见鼎湖山森林发挥了碳汇功能,固碳能力呈现增加趋势。本研究中使用的技术(模型)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相关研究成果以An Interannual Comparative Study on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a Dominant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Ecosystem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F2020=5.753)上,博士生Brian Njoroge为论文第一作者,导师李跃林为通讯作者。

本研究得到了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31961143023)等的支持,其中博士生的工作特别得到了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支持。论文详见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ls.2021.715340/full。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hf@cern.ac.cn TEL:020-37252615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