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热烈庆祝鼎湖山站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作者: 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 2019-04-30

2019年4月30日,鼎湖山站张德强副站长前往广东大厦参加“礼赞新中国、建功新时代”——广东省直机关劳模座谈会,并代表鼎湖山站领取了由广东省总工会颁发的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牌。这是自鼎湖山站2003年获得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后的又一次集体殊荣。我们的团队将继续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大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切实以新业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鼎湖山站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重点野外台站、国家科技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CNERN)重点台站。曾连续3次获得中科院5年评估优秀野外站称号。现有研究、支撑人员6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39人,博士后5人。

    作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科学实验、科技示范标杆台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近年来,鼎湖山站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华南,在引领我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国际公认科技贡献,在全球地球观测系统中南亚热带的作用不可替代。

一些经典的生态学理论认为,成熟森林碳循环已趋于平衡。鼎湖山站证明了成熟森林可持续积累碳,颠覆了传统的碳平衡观点。继2006年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发文后,国际权威杂志《Nature》对这一成果进行了报道。随后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Ecology, Ecology letters, Global Change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证明并全面阐述这一结论并拓展了其深层机理研究。2015年12月,周国逸站长参加巴黎气候大会,在中国角“追踪碳足迹-中国科学家在行动”边会作报告。央视报道“这些声音增加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了不竭动力”。在森林水资源研究方面,科学界形成一种“植树造林意味着水资源流失”的观点,鼎湖山站阐述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与产水量的关系,证明了在广东植树造林并不意味着水资源流失,为广东植树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森林水文学理论。鼎湖山站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森林生态长期氮沉降试验平台,发现长期高氮沉降导致常绿阔叶林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衰退;鼎湖山站近50年的长期植被监测研究发现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有朝着灌丛化方向演替趋势。

站长周国逸曾于2015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鼎湖山站自2010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共140多个科研项目,合同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鼎湖山站先后共发表论文超过1000篇(SCI论文360多篇)。其中,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和各学科TOP30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鼎湖山站是国家生态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已毕业研究生120多人,其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60多人。

张德强代表鼎湖山站参加广东省五一劳动模范奖状颁奖典礼(右二)

鼎湖山站荣获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牌

鼎湖山站荣获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证书

张德强代表鼎湖山站参加广东省五一劳动模范奖状颁奖典礼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hf@cern.ac.cn TEL:020-37252615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