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科研的大门?进山采样没商量~
陈智方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8-08-22
立秋时分,正是鼎湖山的雨季,我随生态系统管理课题组的研(ke)究(yan)生(min)们(gong)上山采样,体验了一把做科(ban)研(zhuan)的感觉,美(hao)滋(lei)滋(ya)言归正传,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走进“科研重地”,看一看这不为人知的采样过程吧
这就是科研重地
我们去哪里呀?
本次课题组的小伙伴们需要分别到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样地中采样,在我思考300回后——我选择相对好走(针叶林林下植被茂盛、阔叶林陡峭)的混交林来进行本次采样体验
这是混交林的地面,可以清楚看到落叶中有阔叶也有针叶
这片混交林样地中分布有9个小样方(大小相同的一小块区域),根据人工施氮量的不同,又分为3种,分别是对照组(C1、C2、C3)、低氮组(L1、L2、L3)、中氮组(M1、M2、M3)
样地样方布局(可以理解为地图)
小伙伴们需要在每块样方中采集“O层”——有机质层中的腐殖质(位于地表的一层疏松的、碎片化的植物残体),和“A层”——矿质层土壤样品(表层土壤)
图片来源:wikipedia
欲善其工,先利其器
在开始采样前,组内成员会分别准备所需的工具、物资及分配任务
样品袋上需要写上所装样品的信息,如下图中“混”代表混交林,“M1”是样方编号、中间的“1”代表样方上侧(下侧则为2)、末尾的“1”代表所装样品为有机质层中的腐殖质(土壤样品则为2),最后还需要写上采集日期
钻土工具(两种用途相同)及样品袋
大吉大利,今晚吃土
采样行动正式开始!小伙伴们分成两组,分别采集同一样方的上、下侧样品,每侧需要随机选择4个样点进行采集
虽然说是“随机选择”,但是找点也是很关键的,需要尽可能避开植物大块根系以及大石块(会影响土壤采集质量)
选好点后则可以开始清理表面凋落物及植物根系,收集腐殖质及钻土了
详情看图,看图,看图...
选取样点(人肉扫土)
清理表面凋落物及土壤根系
这是清理完后的样子
将腐殖质收集到袋中
下面是一段极具画面感的过程
第一步:固定取土钻
第二步:将取土钻打至一定深度(本次需要10cm)
第三步:小心将钻土器中的土移入袋中
而用另一款钻土器取出来的样品则规整很多,不过画面就没这么带感了
这仅仅只是开始
你以为采完样品就结束了?真是太天真了,这仅仅只是开始
采完样品后要先在山上的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处理,即清理样品中的杂物(石头、落叶等)和根据不同需求分装
随后需要4度储存的样品则放进冰箱保鲜,等待运输回城
大型分装(zang)现场
不需要4度保鲜的土壤额外装出
4度冰箱,样品不能直接接触冰箱壁,以免冻坏
保温箱,在运输路上保证样品储存温度的利器
这是一个标题而已
待样品运输回城后,组内成员还会使用样品进行各种实验~
此处先不展开说了(因为要做的实在太多了,而且周期长呀)......
至于短期内能收获什么,我想大概就是最新一季的鼎湖山专属采样皮肤吧
立体浮雕皮肤
最后!
衷心感谢生态系统管理课题组的小伙伴们
整个采样行动一直耐心回答我的各种奇怪问题
还要谢谢他们隔壁组的两位小伙伴
提供的劳力支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