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学普及
转发:看见生命--鼎湖山行记(千与千寻)
作者: 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 2018-09-03
看见生命--鼎湖山行记
2018-08-27  千与千寻

前言

我总是害怕,很多东西会从大脑记忆痕里抹去。记忆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之所以爱,是因为希望拥有共同的记忆;之所以不爱了,是因为不愿意再跟对方分享共同的将来的记忆了,只将事情定格在过去,企图用时间慢慢去磨灭它。鼎湖山回来已经快一个星期了,如果现在不用文字记录下来,我怕忘掉了很多东西。

 

鼎湖山培训之行一共是6天,我第四天没有到半山的小寺庙,第五天没看到半山的雄伟的鼎,第六天就回深圳了,我的记忆就是盘旋在低海拔的沟谷森林里。按彭华老师的说法就是棉花永远都是队伍的最后一个,估计是需要时间创作,就连黄向旭老师都同意这个说法,好吧!我承认我确实是一直最后一个慢吞吞的那个队友,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一进沟谷,我的眼睛一直挪不开,地毯式的扫,甚至把叶子也翻开看半天,每寸都是挪动,到后来,我觉得很惭愧,只好自己慢慢后面走,然后自己返回培训基地,于是,错过了很多风景,也错过了很多跟队友们交流的机会,他们看到的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我可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我喜欢蹉跎时间,蹉跎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物上。我站在植物面前,觉得连前来访花吸蜜的昆虫都是千般魅力;站在布满苔藓的树干上,我就在怔怔的想起了张力博士,他是应该知道这些苔藓的名字的;我站在几十米高的大乔木下,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抬头打量,有多少植物及真菌附生在这棵树上?有多少昆虫络绎不绝的上下奔波着?大脑中的转速是千百万转,总是想知道很多为什么。

 

心里藏着太多为什么,只能用眼睛去观察,企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或者答案,但毫无疑问的是,每一条山谷里,都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有各种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生命在进行着,尽管不为我所知。

 

心被羁绊住了,脚步也就停下来了,于是,我成了那个总是掉队落伍的人了。队伍可以是结伴而行,而心灵注定是必须孤独而行。

 

这六天里,我最喜欢的是第四天,在进入保护区沟谷的滂沱大雨,飞瀑,溪水,老藤桥,蔓藤缠绕,若要把灵魂留下,就留在这寂静是山谷里。


短短六天里,满心欢喜,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成为了朋友;学习了很多新的植物知识,亦且看到很多不同的动植物,再次感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主办如此精彩的培训,珠珠老师的辛勤张罗,正如张奠湘馆长总结培训的时候所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培训,确实如此!籍此感谢!


===第一部分.花絮篇===(手机图片) 

1.我们的队伍,由几个小组合成,主要是植物识别及采集少量标本。

2.刚开始进山的时候,人是最多的,慢慢地,就拉开了距离,分成几个小队伍了,大家的速度及兴趣点都有所不同,有研究真菌的,有喜欢昆虫的,有直奔植物的,有看风景的,形形色色。

3. 午饭时分,抵达大瀑布,惊为天人的瀑布,可惜深藏山谷,不为外人所知。

4. 几十米高,飞流之下,击石碎玉,水花飞扬点苍翠。

5.伫立瀑布前,心旷神怡,空山巨响,唯见瀑布。

6. 画中人亦成了风景,我亦是别人的风景。

7. 溪水淙淙,清澈而下,两岸藤蔓缠绕,苍翠碧绿,充满生机。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滂沱大雨中的黄老师的背影,亦觉是风景。

10.一棵大树,是一间住满生命的房子。

一棵大树上各种缤纷生命呈现。不仅仅有各种寄生植物及附生植物、菌类,还有各种熙来攘往的动物们。有筑巢在树枝梢的鸟窝,有在树干挖洞藏身的各种小动物,趴在树皮上静悄悄产卵的毛毛虫,甚至是忙忙碌碌来回搬运粮食的蚂蚁们,演绎着各种大小故事。

PS: 有点无地自容,因为每天都暴雨,只能带一个微距镜头进山,不敢带广角,害怕被雨水浇湿镜头,结果只能用手机拍摄记录花絮了,难免质量会比较差,请观众多多包涵!


===第二部分.植物篇===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肇庆鼎湖区,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最高峰为鸡笼山海拔1000.3米,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热性针叶林。


1. 白颜树,榆科。这是山谷里分布数量较为多的乔木之一,印象深刻,特别是彭华老师讲解的时候特别介绍了它的宿存柱头,两边叉开,仔细观察,果然如此。

2.白颜树枝条

3. 长筒漏斗苣苔,苦苣苔科。我和黄老师偷偷解剖花朵后发现: 4雄蕊,两两相联,雌蕊尚未发育完整。这是这次发现的植物中颜值最高的,苦苣苔科植物多见紫红色,如此橙黄少见。

4.红唇烈焰,极待安慰。

5.生长在潮湿的山谷岩石边,一边拍摄,水滴不停的掉落,打湿了镜头。

6.怎么端详,都觉得是漂亮。

7.还好,虽然生长在路边,尚未遭人毒手被挖掘,谢天谢地。

8.莲叶桐科的小花青藤,意外地碰到了它们,一开始进沟谷的时候,黄向旭老师就说了可能是青藤属。

9.看到花的时候,基本确定了是青藤属了。

10.现在尚有争议,是小花青藤还是宽药青藤?先暂时按小花青藤吧!

11.番荔枝科的紫玉盘,花果同期,果实成熟后可以鲜食。

12.紫玉盘是绿凤蝶的寄主植物,翻看仔细检查它们的叶片,有可能发现蝴蝶卵。

13.罗汉松科的鸡毛松,据说是国家保护级别。

14. 薯蓣科的黄独,在茎上精彩可以见到悬挂着的珠芽(余零子)。

15.山谷里到处是可见的葡萄科的扁担藤,茎扁平如扁担,缠绕。

16.垂直半空而下,像一条宽带。

17.如果是猿猴类,必可攀爬借力扁担藤,到几十米高的乔木上去,空中荡秋千。亦可振荡过江去,无需过桥。

1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如今听雨山中,只见青山如纱雨如帘。

19. 梧桐科的翻白叶树,远看如一串串猕猴桃。

20. 防己科的苍白秤钩风,我一直不敢放出来,怕被老师们拿去做了考题,没花没果的图片,考试起来比较困难识别,除非是你很熟悉的物种,能根据叶片识别。

21. 随处可见的苦苣苔科植物--大花石上莲

22.喜欢生长在岩石缝,一点雨水,一点阳光,一点泥土就够了。

23.红花隔距兰,兰科,附生在树上。 很多人痴痴呆呆,分不清附生和寄生的概念,一看到就嚷寄生在树上的兰花,瞎扯!

24. 如灯泡电线丝一样悬挂在树干上的萝藦科的眼树莲,很好奇,它究竟会不会开花呢?

25.棕榈科的货色们,绝大部分是外来物种,终于看到一个本地物种的棕榈科植物,顿觉一股清流。


===第三部分.真菌篇===


潮湿的地方,真菌必然多,因为时间关系,没法仔细拍摄,只能随手拍几张,过下瘾。拍真菌请记得务必要拍摄裙底风光哈!

1.晶粒鬼伞 (听名字就是非善类)

2.落叶上亦能长出很多小皮伞。

3. 某种树芝,尚未鉴定。

4.某种灵芝,未鉴定。


===第四部分.动物篇===

任何生命都不是孤立的,必然跟它身边的各种生物发生联系,只是我们能观察得到还是不能,正如有的鸟的歌声从未被我们听见过,有的人的灵魂从未被我们认识过。生命自然的过程,客观存在,也许,并不是说非要在这个世界上用力地刻上一个记号,才代表我们曾经来过。


  1. 温婉的小蛇--紫砂蛇

2.身体小小,盘卷在叶片上。

3. 黄斑渔游蛇怯怯地露出了部分身体,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4. 雨夜,骤雨初歇,蛇出来捕食,腹部鼓起的,动弹不得,估计是刚在树上吃了一只鸟尚未消化。

5. 中华壁虎体型颇小,没有长焦镜头比较难拍,游走在树干上,敏捷。

6.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铜蜒蜥,丝毫不畏惧镜头,任人拍摄,太配合了,点赞!

7.白额高脚蛛是比较常见的。全身密生黄灰色毛,其额区有一条白色横带,夜行性动物,捕食蟑螂等。

8.蜘蛛护卵(卵袋)的行为,当蜘蛛产完卵后,又重复上述动作,用松软的蛛丝覆盖卵块,经过一番旋转后,最后形成一个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卵袋。卵袋一般多呈白色

9.竹节虫的一种,叫瘤XIU(虫+修),这个字很不好念啊!竹节虫的环境隐蔽色非常厉害,没认真观看压根都发现不了它们。

10.这个南方油葫芦,叫的可起劲呢!体大腿长,勇猛好斗,鸣叫起来地动山摇!

11.雄性的多恩乌蜢,雌雄色彩不同,雄性翠绿翅黑色有斑,雌性身体灰色翅同雄性。

12.“螟蛉之子”就是指义子,即俗语所谓之干儿子、干女儿,与收养人无血亲的后嗣。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苑》一文中,文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有雄无雌,无法进行交配生产,没有后代,于是捕捉螟蛉来当作义子喂养。据此,后人将被人收养的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13.草蛉的卵,碰到一些扯淡的人,就会把它说成了啥子优昙婆罗花。

14. 这是一个天才数学家“锚阿波萤叶甲”画的圆圈。把海芋的毒液通过切口流出,减少毒性。

为什么要画圆圈而不是三角形呢?同等周长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聪明噶?

15.我们的运气实在太好了,竟然了看到了这种情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场景阿!

16.看见各种生命。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hf@cern.ac.cn TEL:020-37252615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