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28日,在站长周国逸和副站长张德强等的带领下,我站全体师生员工和学生一行42人,到鼎湖山站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野外学习。
27日傍晚,带上刚刚接受完面试加入我们团队的8名硕士新生,赶往鼎湖山站,入住10分钟后马上集合,参观鼎湖山站实验楼,周国逸研究员对每一个实验室的功能、布置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气相色谱仪等室内仪器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我站的远程数据监控和获取模式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接着来到站上的成果展览室,对着站的实体模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鼎湖山站的定位、地理条件、样地分布、实验设置。然后对着一个个展板,详细介绍了台站历史、研究内容与方向、项目与成果、样地与设施以及人员组成等。让大家对台站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做出更好的成绩。
28日一早,全体师生和长期在站上的监测人员一起,带上干粮,带上无人机,赴野外对鼎湖山站所有长期监测样地和试验样地进行了考察和野外教学。老师和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了飞天燕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等永久监测样地,还有氮沉降、酸沉降、垂直移位增温平台等实验样地,以及树干液流观测场、地表径流观测场、地下水位观测井、通量塔等观测设施设备,详细介绍了样地的试验设计和室外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周国逸老师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列,爬上600米的山地林依然神采奕奕。站在每一个样地前、土壤剖面里、集水区测流堰下,以及一路上,都在详细向同学们讲诉着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希望大家充分利用鼎湖山站实验平台和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生态学研究。
这次活动意义重大,既好好检查了站上的各项工作,又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野外实地教学,让大家都受益匪浅。此次考察同学们详细了解了鼎湖山站的各种实验样地和设备,加深了对生态学研究的理解;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研究工作和成长;也为迎接即将来我站考察的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ILTER)与CERN专家做好准备。
鼎湖山站大门前合影
展览室内台站实体模型前讲解
三获优秀台站成果介绍
飞天燕针阔林样地前介绍
季风林样地详细介绍
季风林集水区介绍
季风林观测铁塔下的研讨
季风林1982年的永久样地牌前合影
上山小路
土壤剖面的讲解
野外就餐
五棵松通量塔前鼓励新生登塔
五棵松样地牌前合影
山地林样地前合影
山地林OTC前野外教学
鼎湖山站支撑岗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