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周国逸-南粤百杰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作者: 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 2018-01-16

周国逸2013年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南粤百杰”,在这个项目的引领下,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目前是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首席研究员,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特聘核心骨干。2013年担任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2012年起是国际著名刊物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国内核心期刊《植物生态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等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是我园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及主要核心研究人员。

周国逸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研究,以常绿阔叶林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各个演替阶段生态系统结构和水、碳循环等关键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发现成熟森林土壤持续固碳及机理,发展了生态系统碳平衡理论;阐明气候与地表覆盖对水资源影响的全球模式,界定了植被与水资源关系受气候与流域参数控制的临界值;发现常绿阔叶林向灌丛化方向演替及机制,取得了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性成果。近年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 Global Change Biolog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中国科学等国际、国内主流刊物上发表。从2013-2016年共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 59篇。期间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包括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5《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第5项目《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的第2课题: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5900万,2011-2015年,已顺利结题,2015年12月代表中科院先导专项参加巴黎气候大会,向大会展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现状,取得深远的社会效益!2013完成973项目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之第一课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473万;2012-14完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申请“百人计划”专项经费等。2015年完成了中国生态网络(CERN)“十二五”鼎湖山站建设项目300万,在鼎湖山站新建了一栋客座公寓;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0万,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300万。2013-16共培养毕业博士生6个,为各大高等院校、研究所输送人才。2015年7月在国际林联第4届森林与水国际大会上做主题报告,以及经常受邀到各大高校、研究所作专题报告,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周国逸还注重课题组的学科平衡和长远发展,近年课题组引进的2位年轻人已晋升副研,课题组成员已有多人次获得珠江新星、广东特支计划的各层次人才,并派出多人次出国深造,使整个团队形成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局面。

周国逸继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后,近年继续深入相关机理的研究,2016年又以“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群落稳定性与土壤固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获省一等奖。担任鼎湖山研究站站长19年来,带领该站连续3届成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路五年评估优秀野外站(2001-2006,2006-2010,2011-2016)。2013年以来,个人获得了以下一些荣誉:2013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技贡献奖、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优秀研究生导师;201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2016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7年5月27日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hf@cern.ac.cn TEL:020-37252615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